白血病在急性期血小板一般会降低,而在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等情况下,血小板可能会出现轻度降低,但并非所有白血病患者都会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
1、急性髓系白血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影响正常造血,同时还会抑制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因此白血病患者临床上常出现血小板降低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需要规律应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2、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因此可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但轻度降低者仍可处于正常水平。此时需要进行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控制病情,待机体状态平稳后,血小板自然也会恢复正常;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其他骨髓细胞,导致造血功能异常,并对血小板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出现血小板低的情况。建议选用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4、脾功能亢进:由于脾脏肿大破坏血小板滤泡,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建议脾大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疾病,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待脾缩小后血小板可逐渐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如果使用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血管靶向药物等,也可能会导致血小板降低。当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时需要进一步鉴别是疾病引起,还是药物因素引起,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