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的消化内科成立于1962年,在国内综合性医院中较早的独立设科,目前为山东省重点学科。科室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加强人才培养,形成自己的医疗特色和一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良好的医德是他们的学科灵魂,坚持以人为本,为广大患者服务。塑造了“实干和开拓”的良好形象,形成了“团结、严谨、优质、创新”的文化氛围。
该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展了内镜检查技术,八十年代开始应用纤维内镜,九十年代开展电子内镜,在国内同行中一直处于龙头地位,为山东消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累计检查和治疗患者十几万人次,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精湛的诊疗技术。该科目前拥有多台日本Olympus电子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即将引进气囊推进式小肠镜。另外拥有C13质谱仪、TPC-12肿瘤蛋白芯片、酶标仪、全胃肠外营养(TPN)营养液配制超净台、沙式食道扩张器、球囊扩张器、曲张静脉套扎器等设备。
该科技术力量雄厚,有德高望重的山东省立医院终身教授冯宏教授,学科带头人朱菊人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副院长孙洪军、秦成勇和科主任付丽娜、刘吉勇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技术力量队伍。21名医生中有教授、主任医师7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2名。山东省立医院重点培养对象2人,出国学习归来者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4人。为山东省首批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8名,已经培养博士生15人,硕士生40人。再读博士生5人,硕士生12人。
特色诊疗项目治疗技术介入治疗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临床重要领域。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治疗费用低,以及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特点,是反映治疗技术水平的标准之一。该科已开展多种介入治疗,还要加快介入治疗的建设步伐。
(1)、内镜下早癌的治疗:目前该科随着早癌的诊断率的提高,ESD/EMR已经得到广泛的开展,包括食管、胃、结肠的早癌的治疗,均在山东省首家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的随访结果也令人满意。
(2)内镜下门脉高压的治疗:注药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套扎、血管硬化、组织粘合剂注射等治疗因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预防或治疗出血。
(3)X线下介入治疗:食管狭窄的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壶腹切开胆道取石、食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
(4)内镜的其它治疗:内镜是消化科重要的检查治疗手段。该科目前已能开展胃镜、结肠镜、胰十二结肠息肉切除;指肠镜的检查及治疗。如贲门失迟缓的扩张+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检查技术(1)该院的常规内镜检查采用传统的色素内镜检查和NBI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该院的早癌的诊断率,为ESD/EMR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广大患者造福,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小肠镜:该科于2003年顺利开展了双气囊小肠镜,并于次年开展了胶囊内镜和单气囊小肠镜,目前为广大小肠疾病患者解决了困扰医生和患者多年的小肠是盲区的问题,进一步认识了小肠疾病。提高了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不全肠梗阻等疾病确诊率。目前许多有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慢性腹泻、消瘦等症状的患者,虽经胃镜、结肠镜、气钡双重造影等检查,仍无法得到确诊。据统计,IBS是仅次于流行性感冒,影响出勤率的疾病,这些患者多是有消化道症状而胃、结肠镜检查阴性的患者,其中不少患者因无法检查小肠而被误诊。该院开展的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福音,结束医生“隔皮猜瓜”的历史,相当多的所谓IBS,会因为此项技术的开展,可因有了病理诊断而得到确诊,从而得到有效的治疗。
(3)超声内镜:该院开展的超声内镜检查在山东省享有盛誉,为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的粘膜下占位及早癌患者及胆胰病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4)无痛内镜检查技术:胃镜、结肠镜检查较为痛苦,有不少患者具有畏惧心理,逃避检查或过度紧张导致检查无法顺利进行。有的患者因为耐受性差,中途终止检查。n调查显示,31%要做胃镜或肠镜检查的患者感到紧张或极度紧张,其程度强烈到可使74%的患者要求尽可能延长预约做检查的时间。而且由于患者的对抗,可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在一些年老体弱者,更可诱发心肺功能的损害。有人认为:非生理状态对内镜操作及检查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这类患者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从而接近生理状态,这对患者,操作者及疾病的诊治均有益。
无痛内镜(即患者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内镜检查),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检查率,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科研成果目前承担的立项课题10项。其中省科委课题6项,卫生厅课题3项,横向课题1项。卫生部三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